回复 :在非洲马拉维,一群孤儿在一所中国寄宿学校里接受严格的佛学教育。他们学习功夫和普通话,以及学习如何用筷子吃玉米。在功夫表演上才华横溢的十五岁的少年伊诺克(音译),曾经是这个学校的明星学生,现在他却感觉被两个世界困住了。在他的心里,他渴望回到他奶奶和阿姨生活的村落,但是他现在讲的普通话比家乡话还好。他也得到了去台湾继续学业的机会,资助这家寄宿学校的慈善机构将继续承担他的学费和生活费。这是非常诱人的,因为一张中国教育证书会带来一份好的工作,或者继续留在非洲—但这是否意味着背叛他的非洲本源吗?摄像机无不纪录下伊诺克和他的同学在课上,饭桌上和佛教典礼上的日常。导演与学校员工的采访和对话也点缀着学院的规训和礼节。这部迷人但有时不安的电影最终留给我们一种不太轻松的感觉。伴随着全球化,世界发展总是充满符合象征,这强烈地让人回想起过往基督教传教学校建立起的道德教育。
回复 :1992年,罗俄米的丈夫马达官,因为恐惧97,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,迁往马来西亚定居。可是,马达官不幸于三年后车祸离世,他的两个儿子继承父业,并分别娶了当地的女子路芙及小华为妻。路芙是个孤儿,自小就有发恶梦的习惯,所以她常常活在恐惧之中。再过几年,罗俄米的两个儿子亦相继死去。马来西亚经济衰退,更令她一贫如洗,罗俄米决定返回香港。小华悄然引退,唯有路芙愿意忍受贫穷,跟着她的奶奶去香港,她觉得奶奶正义并且善良。经过十年的洗礼,香港已是人面全非。
回复 :本片围绕着四个角色进行。晚上离开妻儿出门的卢悉奥(Luisinho)和刚结束一段感情生活的纳尔逊(Nelson)驾驶着汽车四处寻乐,以此打发晚上的空虚和无聊。几经周折之后他们找了两名三陪女子回到房间。整个夜晚四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微妙变化。该片前75分钟全部为夜景,配以略带诡异感觉的钢琴曲,整部作品偏现代。沃尔特·雨果·克霍里(Walter Hugo Khouri)(1929.10.21-2003.6.27)号称是巴西电影界的伯格曼,《空洞的夜》(1964)《燃烧的躯体》(1966)和《好色之徒》(1968)是他的人性三部曲,在他的影片中充满着存在主义的疑问、角色复杂内心的独白和现代主义的电影语言。本片是向安东尼奥尼《蚀》的致敬之作,入围了1965年法国戛纳电影节,是一部精致的巴西新浪潮艺术电影。